中越跨境生态廊道重塑 催热观鸟潮
中新社广西百色11月6日电 题:中越跨境生态廊道重塑 催热观鸟潮 作者 张广权 凌箐璐 秋日清晨,中越重塑广西那坡县城厢镇者庙村的跨境密林中,71岁的生态林秀文屏息凝神。相机“咔嚓”一声,廊道不仅定格一只大仙鹟展翅的催热潮瞬间,也为一条连接中越两国生灵的观鸟生态廊道留下见证。这样的中越重塑守望,他已坚持九年。跨境 位于北回归线上的生态中越边境区域,是廊道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关键“服务站”。得天独厚的催热潮自然环境,使其成为众多珍稀动植物的观鸟天然庇护所。 “鸟儿不懂边界,中越重塑它们的跨境生存,就是生态我们最真实的生态答卷。”九年间,林秀文拍摄了上万张照片,记录逾280种鸟类,其中20多种为广西首次记录。这些影像成就了一份长期生态监测的“民间档案”。 林秀文的“民间档案”与官方监测数据相互印证,均指向鸟类种群的恢复。更值得欣喜的是,像绿宽嘴鸫这样的珍稀鸟类,在边境线越南一侧的观测记录也日益频繁。这表明,中越双方分别推进的生态修复工程,成效已开始叠加,正共同构筑起一条无缝衔接的“生命桥梁”。 这些生命影像,其价值不止于科研。它们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观鸟爱好者和摄影师,其中不乏来自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鸟友”。越南高平省生态摄影师阮文胜便是其中之一。拥有18年观鸟经验的他,将那坡视为“观鸟宝藏地”,并在此观测到黑颈长尾雉、蓝背八色鸫等珍稀鸟种。 “影像的力量跨越语言与国界。”阮文胜表示,他在社交媒体发布的鸟类照片常引发越南网友惊叹,“原来我们与中国共享如此多美丽的生命”。“守护共同家园”逐渐成为跨境民众共识。 然而,守护之路并非坦途。栖息地碎片化、非法捕猎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迁徙规律改变,仍是中越边境生态保护面临的共同挑战。阮文胜期待,未来,越中两国能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开展跨境联合巡护、举办观鸟科普展,让保护行动更具实效。 广西大学林学院教授蒋爱伍指出,中越边境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宝库,许多物种在全球仅分布这一片区域。“构建有效的跨境生态廊道,对区域乃至全球生态安全都至关重要。”他认为,民间记录者的长期观测,不仅为科研积累数据,更通过生动影像,在公众心中播下生态保护的种子,促进跨境生态保护共识形成。 如今,林秀文正酝酿新计划——他打算精选九年来的鸟类影像编纂成图鉴,为中越边境生态廊道留存一部充满生命温度的视觉档案。(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外媒:进博会化身创新舞台 中国从供应全球向赋能全球转变
- 天津爆炸致3死多伤!嫌犯利用烟花爆竹作案
- 婴儿接种证被盖“死亡证明章”,成都一医院道歉并停职当事人
- 年轻人涌入广东老年大学?招生办:对年龄没有明文规定
- 巴西帕拉军警努力学中文 迎202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6月1日起,广东三地推行轻微交通事故线上视频快处
- 美国宣布将在挪威北极城市设外交站点
- 深圳快播公司注销宣告破产 此前曾因传播淫秽信息被查封
- 中新健康丨睡觉开小夜灯,可能影响心率
- 他花5万买12箱“高仿”,到货后发现“酒太假”……民警到茅台镇端了制假窝点
- 英国零售店商品价格飙升 达18年来最大增幅
- 朝鲜宣布一枚军事侦察卫星发射失败,此前首尔曾拉响警报
-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创刊十周年座谈会在京举办
-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发布报告:美国债务危机和滥用制裁将威胁美元地位
- 初步调查显示信号问题致印度列车脱轨相撞
- 因冲突不断 苏丹停火谈判被暂停
- 巴西帕拉军警努力学中文 迎202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我国首次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缔约国大会副主席国
- 放弃登顶珠峰花1万美元救起濒死登山者,获救者却只愿承担4千
- 自来水公司呼吁“每月洗澡2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