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评:扶人反被讹,对讹人者要有实质性处罚
中新网北京9月30日电(记者 查志远)据媒体报道,中新湖南尹先生近日带儿子去医院看病,网评路遇一位推车老人摔倒,扶人反被罚他毫不犹豫上前扶车相助。讹对讹人 这本应是实质一幅温暖的画面,却成了他长达十余天的性处噩梦。 事发后,中新老人家属一口咬定尹先生是网评肇事者,要求赔偿3万元,扶人反被罚并威胁要追究其刑事责任。讹对讹人尽管尹先生百般解释自己只是实质好心帮忙,但事发地点处于监控盲区的性处事实让他的辩解显得无力。 为证明清白,中新尹先生精神恍惚地奔波了十余天,网评最终在一处隐蔽角落找到了监控录像,扶人反被罚证实了他的电动车与老人的自行车从未发生接触。
真相大白后,老人家属看完证据,扔下一句“对不起”便走人了。
这句缺乏分量的道歉,不仅无法抚平尹先生十余天来所承受的精神煎熬、经济损失与名誉损害,更像一记重锤,敲响了社会信任危机的警钟。
“助人反被讹”已经成了社会痛点。当清白需要好人付出巨大代价去自证,下一次路遇危难,谁还敢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尹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2025年2月,山东省临沂市一名老人骑车摔倒,王先生上前搀扶后反遭老人家属诬陷。
“扶人反遭讹”的戏码屡屡上演,其恶劣影响远超个案本身。它无形中在社会中植入了一种“戒备性冷漠”,不是人心变冷了,而是好人被伤害怕了。
从法律层面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这意味着,就算扶老人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只要是出于好心自愿帮忙,如果没有构成明显的“疏忽大意”,哪怕有意外也不用担责。也有律师表示,法律不会苛求主动实施帮助的人。但是一般意义的注意义务,确实没有客观标准。
现实是,讹诈行为的违法成本过低。多数类似案件止于口头道歉,鲜有实质处罚。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整治扶老人反被讹的现象,不能靠道德说教,得用法治立规矩。要拔高违法成本,让讹人者付出代价。
对于讹诈他人的行为,必须依法予以严惩。轻则处以治安拘留与罚款,重则应以敲诈勒索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唯有让讹诈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让下一个“尹先生”在出手相助时,能够心安理得,而无后顾之忧。(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日本首都圈近海发生5级地震 东京等地有震感
- 未来三天可能出现地磁暴!有哪些影响?
- 一张罚单折射资本市场三大变革
- 9日搭广州地铁应该如何绕行?官方指引→
- 台湾年轻人悟了!“好男不当兵”,1.2万人赔近9亿也要退伍
- 阿峰讲全运丨从鲁滨逊的木筏到海岸赛艇 全运会这个新增项目有多刺激?
-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发布AI海洋大模型“瞰海”
- 中越跨境生态廊道重塑 催热观鸟潮
- 震撼!全景无人机@十五运会,80秒+带你换个角度看全运
- 中国国防部:敦促菲方停止侵权挑衅和煽宣炒作
- 陈艺文/林珊夺冠!广东跳水队收获第5金
- 国务院台办:民进党当局欺骗舆论 欺骗民众
- 世界气象组织:2025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第二或第三热年份
- 邱进益吁民进党重视维系两岸往来的政治基础
- 两岸青年合作共创短视频 互学互鉴促交流
- 东方雨虹30周年:十大领先技术成为驱动企业成长“第一生产力”
- 山西警方破获“2001.9.15”抢劫杀人案 潜逃24年嫌犯落网
-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任秦绪文接受审查调查
- 阿峰讲全运丨从鲁滨逊的木筏到海岸赛艇 全运会这个新增项目有多刺激?
- 北京今日启动供热系统试运行 各区陆续试供暖
- 搜索
-
- 友情链接
-